屯田初展,仁政渐施,新野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上,总算有了一线生机,人心也初步安定下来。但这远远不够。我知道,仅仅依靠主公的仁德感召和我们眼下这点微薄的力量,想要在这四战之地立足,对抗虎视眈眈的曹操和叵测难料的荆州内部势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们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不为人知的核心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是兵马钱粮,更在于技术,在于对“格物致知”的掌握和应用。这是我在徐州时期就已经开始秘密布局的长远规划,也是我敢于带领核心班底南下,另起炉灶的最大依仗之一。
现在,时机初步成熟了。
在新野安顿下来的喧嚣和忙碌渐渐平息之后,我开始秘密执行这项至关重要的计划——建立一个完全由我掌控、绝对保密的秘密工坊。
选址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地方必须足够隐蔽,远离主营地和任何可能的窥探视线,同时又要便于物资的秘密输送和人员的进出管理。我亲自带着石秀,以及几位我最信任的、负责外围警戒和情报搜集的“斥候”(他们是玄镜台的核心成员,但对石秀而言,他们也只是我最可靠的亲卫),在新野周边荒凉的山林和废弃的村落遗址中,秘密勘察了数日。
最终,我们选定了一处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约十五里外、一处早已废弃多年的山神庙遗址。这地方本就偏僻,四周被茂密的次生林所环绕,旁边还有一个颇深的、入口隐蔽的天然溶洞。山庙虽已坍塌大半,但残存的几面石墙和地基,稍加修整,便可作为天然的屏障和掩护。而那个溶洞,更是绝佳的秘密工坊所在地。
确定地点后,安保措施立刻启动。我命令那些“斥候”们,以清理周边威胁(如野兽、可能存在的散寇)为名,彻底肃清了方圆五里内的所有闲杂人等,并设立了多层明暗岗哨。任何未经我亲自许可的人,胆敢靠近这片区域,都将被无声无息地“处理”掉。同时,我还设计了几条极其隐蔽的进出通道,只有我和极少数核心人员知晓。整个区域,被一张无形的、由玄镜台精心编织的安全网络牢牢守护着。
地点和安全得到保障后,我开始秘密召集人手。并非大张旗鼓,而是利用夜深人静之时,将几位跟随我从徐州一路南下、我最为信任且技术最为精湛的工匠,分批带到了这个秘密据点。
一共只有五人。老铁匠孙师傅,一手锻打技艺出神入化,对各种金属的特性了如指掌;木匠李师傅,擅长精密榫卯结构,心思缜密;还有两位经验丰富的弓匠,以及一位对矿石冶炼略有心得的青年匠人。他们都是我在徐州时期,通过崇文馆暗中网罗、并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确认绝对忠诚可靠的核心技术人才。他们不仅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见识过我那些“奇思妙想”所带来的成果,对我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并且早已立下生死不负的重誓,对保密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知。
当我将他们带到这个隐蔽的溶洞,告诉他们这里将是我们未来创造奇迹、安身立命的真正根基时,我能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期待的光芒。
“诸位师傅,”我看着他们,语气严肃而郑重,“此地,乃我等最高机密所在。在这里,我们将研制、改良利国利民、强军安邦之器物。此事关系我等所有人的身家性命,乃至未来大业之成败,绝不容有半分泄露!从今日起,你们的生活起居都将在此处,非经我特许,不得离开半步。所需一切,自有专人供给。尔等,可愿担此重任?”
“愿为主公(他们习惯这样称呼我,而非将军或军师)效死!”五人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声音中充满了决心。
我点了点头,亲自将他们一一扶起:“好!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从今日起,此地便命名为‘格物所’,望诸位能在此潜心钻研,格物致知,精益求精!”
“格物所”初期的任务,并非天马行空的“创造”,而是极其务实的“修复”与“改良”。毕竟,我们眼下的资源极其匮乏。
首先是修复。我们将营地里搜集到的所有破损兵器、损坏的农具,分批秘密运送到这里。由孙师傅和李师傅带着学徒(从我亲卫中挑选的几个可靠且手巧的年轻人),日夜赶工修复。这不仅解决了营地燃眉之急,也为工匠们提供了熟悉材料、磨合团队的机会。
修复只是基础,真正的核心在于“改良”。这便是我将他们秘密组织起来的关键所在。
我拿出了早已绘制好的几张草图。第一张,是关于耕犁的改进。新野土地贫瘠且多石块,传统的直辕犁效率低下,极其耗费人力和畜力(我们几乎没有畜力)。我根据记忆中的曲辕犁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犁铧形状和犁架结构。关键在于利用曲面减少阻力,增加翻土深度,并设计了可以调节犁地深浅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