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荣阳当街被截杀,六杀完成!
过了两天,李暮歌接到了一封请帖,是姜家人送来的,内容大概是姜家二娘子请她一叙。
看见这封请帖的时候,李暮歌就知道,这件事多半是稳了。
又一个月圆夜,距离朝会之上凌家被弹劾过去了十日,距离崔明璋被下狱过去了九日,距离皇帝派人去西北过去了七天。
荣阳乘坐马车自宫中驶出,她已经在宫里住了太久,现在贵妃身体大好,她没借口再在宫里呆着了。
因此,她今日出宫回府。
其实前两天她就该走,是这几日大理寺那头传来的消息太纷杂,导致太子和她有了些许误会,荣阳在东宫多停留了些时日。
想到太子的态度,荣阳暗自咬牙,若不是太子摇摆不定,她何苦浪费时间在自辨上,看太子妃的态度,杨家恐怕已经知道她的心思了,以后少不得要和杨家对上。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也不知老大是怎么查这么多出来的,她难不成是个掘地鼠,专门来挖坑的!
荣阳越想越气,在她一巴掌拍到马车里的小茶几上时,马车突然停住了。
“殿下!有刺客!”
车夫抽出腰间长刀,抵挡来自四面的冷箭。
跟随在荣阳马车周围的护卫纷纷上前,抽刀断箭,将暗处敌人的箭矢打落。
不必车夫提醒,荣阳已经知道有刺客了,因为有一些箭穿过了保护圈,狠狠钉在了她的马车上。
好在她的马车用材特殊,那箭最多打得马车晃一晃,压根无法突破马车的防守。
荣阳在其中,拉下一根绳子,瞬间门口和窗户都落下了精铁所制的挡板,将马车变成了一个大型王八。
隐隐能听见外头的喊杀声,荣阳松了口气,自觉已经安全了。
她身边带着的护卫全都是西北军退下来的军中好手,定能将杀手击退。
是谁在这个地方伏击她?
荣阳记得附近都是达官显贵的府邸,距离最近的是郭家,远一些是杨家和覃家。
荣阳越想越迷茫,郭家自打六公主去世后,就变得很低调,在朝堂上没了什么存在感。
而杨家确实与她有了龃龉,可也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派人来截杀她。
覃家就更不用说,淑妃一蹶不振,覃家纵然依旧是一流的世家,未来如何,却不被他人看好,因此覃家最近行事也相当低调。
到底是谁呢?
荣阳想着,伸手将流到耳畔的汗珠擦去。
这个铁王八什么都好,就是太闷了,尤其这个天气还比较干燥,多呆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
荣阳贴到车窗边听响声,外头的喊杀声似乎停了。
“阿大,可好了!”
荣阳喊了一声,问外头。
从外头传出一声声哨子音,荣阳松口气,再次拉动机关绳子,马车的挡板全都升了上去。
那哨子音是军中的哨子吹出的暗语,西北军常用,寻常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挡板升上去后,微风带着血腥气吹入车内,荣阳拿出手帕将头上的汗擦了擦。
擦好汗后,她确保自己不会显露出狼狈之姿,这才推开车门打算下去看看,不能直接就走,她得看清楚是哪方势力前来暗杀,那些刺客的尸体若是离开她的视线,指不定就被谁给掉包了。
结果荣阳推开车门弯腰出马车的瞬间,一声轻微扣动扳机的声音响起,随后是一支短小的弩|箭带着转瞬即逝的破空声,狠狠刺入她腹部。
这一下力气甚大,弩|箭自她腹部穿过,带着在空中绽开的血花,打入她身后的马车之中,荣阳也被巨大的力打得后退一步,倒在了马车之中。
血从她身上的伤口不断漫出,很快就染红了整个马车底,血从空隙处流出,滴答滴答流个不停。
有人掀开车帘上来,拔出短刀,冲着荣阳的喉咙来了一下,确定人已经没了气息,这才跳下马车。
浇上棕油,放一把火,冲天的火光不消片刻就引来了四周人家的奴仆过来查看,然后他们看见了荣阳公主的马车以及荣阳公主的护卫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被火舌吞噬。
荣阳公主被当街截杀,尸体被烈火焚烧,与之一同死去的是一名马夫,二十名护卫,此事朝野内外无不震惊不已。
这可是长宁城!荣阳公主的护卫可都是西北军的精兵!
为何没有京兆府的人前去,负责城中巡逻治安的长宁卫军呢?附近就是郭家,郭家为何没有听见喊杀声?为何没有前去支援!
哪里来的刺客,身手那么好,竟然能短时间内将西北军的精兵尽数射杀!
各种疑惑让不明所以的朝臣们惧怕不已,多日都不敢随意在街上逛,出门必定带着一堆护卫,生怕下一个被盯上,然后被当街射杀的人会是自己。
李暮歌这些日子也没有出宫,所有人都不敢随便乱跑了,她若是到外面乱窜,岂不是引人注意。
正好这段时间良嫔身体变得很差,李暮歌直接用侍疾为理由,老老实实窝在她的春和宫里。
无事时,李暮歌会坐在院中喝茶,看着头顶方方正正的天,放空大脑,享受忙里偷闲的快乐。
一场大火,将打斗痕迹尽数毁去,模糊了所有人探究的视线,完美隐藏了同为军中所出的阵法与兵器痕迹。
真正的绝命武器弩|箭已经被收回,荣阳的尸体被烧焦,仵作从上头得到的信息有限,第一眼看见的绝对是那致命的割喉痕迹。
李暮歌想到这儿,心情颇佳,她联合了那么多家对荣阳下手,若是失手了,日后可就头疼了。
还好,荣阳并没有那么强的防范意识,恐怕她就和其他人一样,觉得这里是长宁城,是天子脚下,怎么会有人胆子大到在这里行刺。
李暮歌有时候挺不能理解的,荣阳她自己都敢干在皇宫刺杀公主的事情,她怎么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难道她以为,只有她会用这种手段吗?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李暮歌不喜欢用刺杀的法子,但荣阳爱用,李暮歌也不喜欢放火烧尸,但荣阳爱用。
所以这些,就全都用在荣阳身上了。
李暮歌倒了一杯清茶,看着杯中茶香四溢,后举杯浇向地面,茶水浸湿了地面,终归是尘归尘,土归土。
“殿下,红棠传话说,楚家有人入宫了。”
翠玉入内,冲李暮歌行了一礼,将红玉宫的情报送上。
吴王死了,他母妃楚嫔还活在后宫里,名声尽失还没了孩子,后半生是没什么指望了。
可楚家人还在朝廷上做事,所以楚嫔还算有些用处。
“正值多事之秋,楚家人进宫,莫不是打着和覃家一个主意吧?”
李暮歌指的是之前十公主和十一皇子先后离世,覃家送了年轻的妃嫔入宫,想要再博一个流有家族血脉的皇嗣。
翠玉回道:“似乎并非如此,红棠说,来者好像是来商议婚事的。”
会用上“商议婚事”四字形容的亲事,绝对不可能是入宫为妃,谁的婚事还要找到楚嫔头上?
李暮歌心中想到了一个人,她之前一直忽视的人——八皇子秦王李曜辰,以及他的母妃德妃。
德妃家中不显,在后宫里,她和大公主的母妃陈妃差不多,算是皇帝真心喜欢的人,不过德妃的父兄比陈妃家中人争气,据说以前救过皇帝性命,所以给德妃带来了一个四妃之位。
贵贤淑德四妃,德妃占位最低,却比寻常妃嫔权力要大得多,可以协理六宫。
德妃和皇后的关系一直不错,因为她老实,她名下有两位皇子,八皇子秦王以及十二皇子,两个皇子和她行事作风差不多,都是偏向于老实本分的人。
如果李暮歌没有看过原著,她就真信了所谓的老实本分了。
对于原小说,李暮歌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内容,那就是捡漏王的一生。
八皇子秦王李曜辰,他的名字就在主角栏上写着。
但纵观全书,李曜辰的存在感并不是特别高,这是一本群像书,李暮歌不止一次觉得,李曜辰的名字之所以在主角栏,不是因为戏份,是因为他成了这场夺嫡大战的最后胜利者。
对,下一个皇帝是李曜辰。
他上位靠得不是优越的计谋,不是强大的背景,更不是他本人有多么能力强劲,单纯是因为他捡漏了。
大公主和太子斗得你死我活,其余皇嗣或多或少都卷入了以二人为首的夺嫡大战中,打来打去,参赛选手越来越少。
强大的皇嗣在打架,弱小的皇嗣为自保只能结盟,弱小者联合起来的力量,不能小觑,可惜大公主和太子都看不见这一股力量。
他们打生打死,秦王暗中发育,等两人分出胜负,太子败了后,秦王又暗算了大公主。
大公主刚参加完一场战斗,正值虚弱之际,被秦王趁虚而入,最后大败,丢了性命不说,皇位还被人抢去。
纵观大公主的一生,她永远距离皇位只差一步,但这一步,却怎么也迈不出去。
李暮歌想,这就是命,是小说里作者赋予每一个人的命运。
“看来,宫里不久就要有喜事了。”李暮歌吩咐翠玉继续盯着红玉宫,“看好红玉宫,若是有喜讯传出,千万别瞒着,今年宫里不太平,正好用喜事冲一冲。”
翠玉应了一声是,心中记下了。
看着翠玉下去办事,李暮歌心想,小说中作者为秦王安排的妻子,是崔氏的女子,崔家这个一直没有进入夺嫡战场的人,最后被混乱的时局逼得不得不下场,选了最低调的皇子。
李暮歌记得崔家本意是想随便找个靠山,当时秦王表现很是低调,让他们觉得,秦王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贤王,而不是上位自己当皇帝。
结果,有了崔家做后盾,秦王一下子支棱起来了,崔家为最后扳倒大公主,没少出力。
不知道是崔家催生了秦王的野心,还是本来秦王就不安分,不管是哪个原因,李暮歌都期待着秦王能跟楚家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