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直接点明庞统的名字!这让我心中微微一动。是时机未到?还是另有深意?不过,这暂时不重要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已经集中在了那个更让我心潮澎湃的名字上——卧龙!
“那……卧龙先生呢?”我按捺住激动,声音尽量保持平稳地问道,“不知这位卧龙先生,姓甚名谁?现居何处?晚辈……晚辈实乃求贤若渴,若能得先生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这一次,司马徽没有再卖关子。他看着我,目光中带着一丝郑重,缓缓说道:“卧龙者,琅琊诸葛氏,讳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人抱经世之才,有王佐之略,常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其友徐元直(徐庶)、崔州平(崔钧)等信之。此人,现隐居于南阳隆中。”
诸葛!亮!孔明!南阳!隆中!
当这几个关键词如同珠子般一颗颗清晰地从司马徽口中吐出时,我的大脑仿佛被一道闪电劈中!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瞬间,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那个在徐州郯县郊外,与我萍水相逢,赠我《墨子》残卷,留下那未完成的、却蕴含着惊人巧思的“木牛流马”图纸的年轻人——单福!
那个气质卓尔不群,眼神深邃如海,谈吐间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智慧与格局,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游学士子”——单福!
是他!一定是他!
诸葛亮!孔明!
“单福”这个名字,恐怕只是他当时为了隐藏身份而使用的化名!徐庶徐元直,是他的好友!这一切都对上了!
难怪!难怪我总觉得“单福”非池中之物!难怪他能随手画出那般精巧绝伦、远超时代水平的机械图纸!难怪他的谈吐见识那般不凡!
原来,我早在徐州,就已经与这位未来的“卧龙”,这位千古传颂的智慧化身,有过一面之缘!
这个认知,如同惊涛骇浪,在我的心中翻腾不休!巨大的喜悦、激动、震撼,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几乎让我窒息!
我一直苦苦寻觅的,那个能够真正理解我、辅佐我,甚至可能在某些层面(比如格物、科技)与我产生共鸣的顶级人才,竟然就是他!而且,我不仅知道了他的名字和隐居地,甚至还与他有过一段渊源!
这简直是……天意!
如果说之前寻找司马徽,只是抱着一线希望,那么现在,我已经找到了那座最璀璨的宝藏的准确位置!
我的双手在袖中紧紧攥成了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才能勉强抑制住想要仰天长啸的冲动。
但我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必须冷静!必须克制!
我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强迫自己将翻腾的情绪压下去。脸上,则适时地流露出一种混合着震惊、敬佩和向往的神情。
“诸葛……孔明……”我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仿佛在品味它的分量,“常自比管仲、乐毅……隐居隆中……先生之言,真是石破天惊!没想到,当今天下,竟有此等卧龙藏于南阳!”
我的语气中充满了“恍然大悟”和“闻所未闻”的惊叹,完全符合一个第一次听说诸葛亮大名的人应有的反应。
“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我站起身,再次向司马徽深深一揖,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先生今日之言,对晚辈而言,不啻于拨云见日!无论将来能否有缘得见这位卧龙先生,晚辈都将铭记先生今日之恩!”
司马徽坦然受了我这一礼,微笑道:“老朽不过随口一提罢了。能否请动卧龙出山,还要看足下,以及刘豫州的诚意与缘分了。”
我知道,今天的谈话,到这里,最核心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追问下去,反而可能过犹不及。
确认了“卧龙”的真实身份和所在,这趟鹿门山之行,已经获得了远超预期的、足以改变未来走向的重大收获!
接下来,就是如何去见这位诸葛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