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夜晚,柳杏儿和陈虎之间上演了一段有趣小插曲,“不想睡?”“不想睡咱们就……”话音未落,柳杏儿就秒变“乖乖女”,连忙抱住陈虎手臂,瞬间打起小呼噜。另一边,姜木生在京卫忙得热火朝天,第二天就赶紧找人送信回老家。半个月后,姜家收到信,得知京卫繁华,生意兴隆,姜木生忙不过来急需人手。一家人围坐商议,究竟谁该去京卫帮忙?老家的产业又该如何打理?
姜老爷子一番话掷地有声,点明老家根基稳固,能让在外闯荡的老二无后顾之忧,即便未来有变故也有退路。他还提出家业分配之法,七成给大房,以保家族长久。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随后,老爷子又为孙辈规划出路,让长孙大牛守成,二牛去京卫随二叔历练。并敲定等陈家小子考上秀才,一同上京。还特意叮嘱老大照顾好俩孙儿,又让老二媳妇回娘家与亲人相聚。
姜木生来信,老爷子决定让家人去京城。姜水生接到命令,立刻套车前往定陶县。见到姜老太太说明来意后,老太太觉得这是好事,既有人手帮衬,又盼着五牛能为老姜家改换门庭。毕竟先生曾说三牛四牛资质欠佳,五牛尚可。姜水生顺利接回三牛四牛五牛,次日安排车夫送桂氏带着孩子们回娘家。娘家人见他们大包小包,又得知要住三天,不禁心生疑惑。桂氏笑着道出缘由:“孩子爹去了京城,在京卫城开了间铺子。”
她的丈夫生意渐忙,传话让她带孩子过去帮忙,公爹更是直言这一去或许几年都难回。消息传来,娘家炸开了锅。母亲一听便潸然泪下,不舍女儿远行。父亲却拍桌称这是好事,女婿此举正显对女儿的爱重,否则在京卫另起炉灶,女儿恐再无立足之地。一旁的桂大嫂也赶忙附和让她多长心眼。桂二哥更是皱眉提醒,发达男人多有妾室,要她主动些坐稳正妻之位,还以她夫家小姑为例。而桂氏也有自己的辩解,侯府门第高,小姑的遭遇又怎能简单类比?
回娘家本是件开心事,可桂氏却被娘家人的一番“好意”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一家人轮番上阵,劝她在丈夫姜木生纳妾一事上要贤惠大度,坐稳正妻之位。甚至两个嫂子竟想把表妹塞给她,让她带去给姜木生当妾,美其名曰男人在大城市做生意得有面子,纳自家亲戚还能帮衬她。桂氏强硬拒绝,质问这是谁的意思,要不要她直接退位让贤。而父亲给出的“主意”更是离谱,让她自己买漂亮丫头当妾室,攥着卖身契,不想她们生育就灌绝嗣药。
一个普通妇人,在丈夫奔赴京卫打拼前程后,生活会掀起怎样的波澜?桂氏便是如此,女婿去了天子脚下的京卫,她虽心中不快,却也无奈接受。回到婆家,姜老太爷安排她准备诸多事宜,她还打算买丫鬟小厮,为未来生活做打算。而快到院试时,陈庭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府城,本是平常启程,却突然来了两个不太熟悉的同窗——丁学礼和万应华。
见礼刚毕,陈庭便发问:“两位同窗此番前来,所为何事?”丁学礼和同伴对视一眼,面露窘色,嗫嚅着道出缘由:他们竟错过了先生约定之日,迟到了好些时候。无奈之下,只能厚着脸皮求陈庭,看在同窗情分上,捎他们一同上路。陈庭听闻,眉头轻挑,稍作思索后便应下:“这有何难,只是我家马车有限,要去的人却不少,二位恐怕得委屈些,和大家挤一挤了。若不嫌弃,就与我的表兄弟们共乘吧。”二人赶忙拱手致谢。陈庭微笑还礼,接着扶先生上了车。先生不禁感叹,才在这待了没几天,又要换地方了!
马车滚滚,他与两个弟弟登上马车,待众人纷纷上车后,车队踏上行程。普通马车本就空间有限,姜水生姜大牛姜二牛身形壮硕,又挤进来两人,车内愈发逼仄。这两人本想与陈庭同乘,却被陈庭安排到这拥挤的马车,心中满是不悦。路途之中,万应华好奇询问姜水生,为何这么多人跟着陈庭考试。姜水生解释,跟着的只有他们父子三人,其他人是顺路的亲戚。接着话题一转,万应华又问陈庭府城落脚处。
赶考途中,住宿难题如巨石般压在众人心头。万应华担忧找不到住处只能打道回府,姜水生却轻飘飘地说考不上也无妨,在家多学两年名次或许更好,这话让丁学礼和万应华直翻白眼。姜水生又道出秘密,原来他虽被陈庭喊舅舅,却非亲舅,借住的是远房亲戚家,二十两银子一间房,仅租十天,四人只能挤一间。二牛吐槽爹打呼噜像打雷,大牛也附和这呼噜声会影响考试。众人想让表姑多腾一间房,可姜水生犯愁表姑贪心又要钱,丁学礼则觉得二十两能住上好客栈,何必在此受气。
姜水生满脸愧疚,满心懊悔。原来,他们轻信了远房亲戚的话。那亲戚起初热情相邀,称自家房间充裕,让他们别去客栈挤,姜家便退了房欣然前往。可入住后,对方却变了脸,说房间紧张,只腾出一间。还哄着庭哥儿答应下次还来住。等到庭哥儿考完试,这亲戚竟阴阳怪气地提及,谁家租宅子给考生,一个房间就要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