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曾跟铁胆神侯讲的,就是影卫的事情。
铁胆神侯闻言,面色微怒道:“到底是何人,竟然如此大的胆子,敢跟朝廷公然作对!”
“不过,倒是颇为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对方竟然有如此的手段,不但在朝廷中布有耳目,就连这江湖中也有此地位。”
朱厚照认真听着铁胆神侯的一番话,微微颔首道:“是啊!这件事可谓是让朕耗费了心神。”
“朕素闻皇叔在江湖中有些地位,所以想要问问皇叔到底是何人会有此实力。”
“这……”
铁胆神侯面色一顿,静心沉思着。
“怎么?皇叔可是有何难言之隐?”
朱无视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回禀皇上,臣并非有何难言之隐,只是臣不闻江湖事已久,突然说起这件事,臣也需要多想想。”
“不如臣让段天涯等人协助皇上一同调查此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有劳皇叔费心了!”
“只是朕怕西厂与段天涯等人协调不和,怕是会耽误了事情。”
朱无视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那…皇上有何需要,可随时召见微臣,臣必定为皇上鞠躬尽瘁!”
“嗯。”
石亭内,朱厚照与朱无视品尝香茗之际,也曾旁敲侧击询问了一番。
只不过,朱无视在回话时,似乎隐隐有所保留。
朱厚照一时间也不好断定铁胆神侯是否真的就是这件事的主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铁胆神侯必然知晓一些事情。
翌日。
金銮宝殿。
“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免礼。”
“谢陛下。”
近侍太监上前一步道:“皇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皇上,臣有本要奏。”
“准。”
兵部尚书谢迁走出朝班,手持象牙板躬身禀奏道:“皇上,前线大捷,我军增援已顺利抵达东夷岛,正配合戚继光海军对倭寇实施反攻。”
“以倭国海为基点,周边港口皆已被我大明海军攻破!”
“戚副总督请旨分兵对倭奴进行全面反击。”
话音落下,满朝文武大臣皆因此而激动不已。
多少年来,大明不是没有想过永绝倭寇之患。
只是自太祖皇帝始,刘伯温曾谏言太祖皇帝,倭寇之远,攻之,则耗时、耗财、耗民。
占之,于大明远,而无从管辖。
且东夷岛,地窄狭小,土地贫瘠,百害而无一利。
之后的几位皇帝,虽亦有心解决倭寇的问题,可这边疆异族袭扰不断。
其问题要远远超过了倭寇。
以至于先前的历代皇帝,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平定异族的身上。
这才有了今日倭寇时常肆虐近海陆地,大明不得不实行禁海的政策。
可如今,大明昌盛、国力强大,平定倭寇已不成任何问题。
倭奴与大明的仇恨,早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对文武百官而言,即使东夷岛这块土地无用,他们也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威胁继续存留,危害百姓。
“吾皇圣明,吾皇圣明!”
文武大臣朗声躬拜着。
朱厚照不怒自威道道:“准奏!望前线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待他们班师回朝之际,朕亲自接迎他们!”
内阁首辅刘健走出朝班道:“皇上隆恩,若前线将士们知晓,必定奋勇杀敌,以报皇上隆恩!”
朱厚照微微颔首,继续问道:“谢爱卿,关于暹罗国的战事,情况如何了?”
谢迁拱手回应道:“回禀陛下,自皇上国书抵达之日起,暹罗附近的大小邻国反应大小不一。”
“其中有支持我大明的,同样也有暗中资助暹罗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凡持有相反意见的王国,大多都已被奥斯曼帝国攻占,或是被威慑。”
“在不知晓我大明帝国国力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朱厚照双目微凝,冷声说道:“如此说来,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墙头草?”
天子话语说的直白,可说到底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
“哼!”
朱厚照冷哼一声道:“谢迁,将这些王国一一记下来。”
“待这件事结束之后,朕自会找他们算账!”
“传朕旨意,责令俞大猷全力猛攻暹罗,不留余力!”
“臣遵旨!”
……
雁门关。
王守仁坐在主位上,认真商议着对凌落石的计策。
“诸位将军,先帝在位时,曾降下密旨,命吾等全力辅佐新皇。”
“自新皇继位以来,虽曾不顾朝政,却幸的醒悟。”
“清君侧,除奸佞、丈量天下土地……哪一件不是兴国为民的大事,这等明君圣主,即使是让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亦当在所不惜!”
“可如今,铁胆神侯势大,惊怖大将军又听命于铁胆神侯。”
“天子密旨,吾等定当尽全力而为!”
“今日,将诸位将军召集于此,正是为了商议此事。”
张仁和拱手说道:“王将军,吾等身为顾命大臣,自当谨遵圣意。”
“不知你有何想法,吾等在所不辞!”
“是啊!吾等定当尽全力,以报先帝隆恩!”
王守仁面色深邃,低声说道:“吾等虽手有重兵五十万,可跟其他六位将军相比却不值得一提。”
“即使皇上没有下此等密旨,我们也得早做打算。”
“近些时日以来,我渐渐发现在军营中同样安插着惊怖大将军的人!”
“甚至在暗中也私自打点关系,疏通官吏,试图架空我们的权利。”
在场众人面色皆是一惊,格外警惕的说道:“王将军,你是如何知晓这件事的?”
话音落下之际,曹正淳缓缓从一侧中走出,语气不咸不淡的说道:“皇上仁德,念在诸位将军劳苦功高,不忍基业毁于一旦。”
“特命杂家前来帮助诸位将军,若不是杂家多了一个心眼,怕是诸位将军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