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则好奇地问道:“师父,那荆芥是怎么炮制的呢?”
小桂回答道:“荆芥一般在夏秋季节采收,洗净后晒干。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切碎或切段。如果是入药,一般煎汤服用;如果是食用,像这样凉拌就可以了。”
徒弟们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他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一边听着小桂的讲解,感觉这次借宿的经历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虽然只有清粥小菜,但是小桂和莫珺和徒弟们都吃得非常香。他们都是来自穷苦人家,自然是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口饭菜都充满了感激和珍惜。
老人看着他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颤颤巍巍地坐在一旁,说道:“孩子们,多吃点,别客气。这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能有你们这样的客人,我心里也高兴。”
莫珺连忙起身,走到老人身边,说道:“老伯,您辛苦了。我们能在这里借宿,已经非常感激了。您也多吃点,别饿着自己。”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你们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才有劲儿。”
小桂也起身,走到老人身边,说道:“老伯,您一个人住在这山里,一定很孤单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习惯了。我在这山里住了几十年,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日子清苦,但心里也踏实。”
莫珺点了点头,说道:“老伯,您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们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也能帮您做点什么。”
老人摇了摇头,说道:“孩子们,你们已经帮了我很多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你们赶路辛苦,早点休息吧。”
小桂和莫珺对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敬意。他们知道,这位老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内心却非常坚韧。他们决定,明天一早离开时,给老人留下一些银两和药材,希望能帮助他改善一下生活。
夜深了,小村庄一片宁静。小桂和莫珺带着徒弟们在老人的屋子里安顿下来。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都感到非常温暖。他们知道,这次借宿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良。
第二天一早,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小桂把一些银两和药材放在老人的桌上,留下一张字条,感谢他的款待。老人醒来后,看到这些,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这些年轻人虽然只是过客,但他们的心却像这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澈。
一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踏上了前行的道路。他们知道,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有善良和坚韧的心,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路上,小桂只给徒弟们看:“那是侧柏,也是一味极好的中药材。”她指着路边一株侧柏,那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绿意盎然。
“侧柏叶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小桂接着说道,“它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脾经。生侧柏叶以清热凉血,止咳祛痰力胜。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证,咳嗽痰多,湿热带下及脱发。炒炭后寒凉之性趋于平和,专于收涩止血。常用于热邪不盛的各种出血证。”
巴桑好奇地问道:“师父,那我们怎么炮制侧柏叶呢?”
小桂耐心地解释道:“侧柏叶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和炒炭两种。生侧柏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梗即可。若要炮制成侧柏叶炭,取净侧柏叶,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多吉插话道:“师父,那我们怎么知道炒炭的火候够不够呢?”
小桂微微一笑:“炒炭时,要观察侧柏叶的颜色变化。当其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时,即可喷水灭火星。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经验,你们以后多练习几次,自然就能掌握好火候了。”
卓玛又问道:“师父,侧柏叶除了止血,还有别的功效吗?”
“当然有。”小桂说道,“侧柏叶还能清热凉血,止咳祛痰。可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风湿痹痛、丹毒、痄腮、烫伤等症状。”
巴桑听得眼睛一亮:“哇,这侧柏叶真厉害,能治这么多病!”
小桂点了点头:“是啊,侧柏叶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但在我们手中,它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你们以后要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药材。”
徒弟们听了,都认真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些中药材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他们学医路上的宝贵财富。他们要像小桂一样,用心去学习,用心去传承,才能在医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一路上,小桂不时地给徒弟们讲解各种药材的用途和炮制方法。她希望这些知识能深深地印在徒弟们的脑海中,让他们在未来的行医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小桂和徒弟们继续前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们知道,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只要有知识和智慧的指引,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