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率领庸国军东出的,正是在联军攻汉中的庸军将领麋卢。
自姬伯安水淹紫阳,偷袭安康城得手之后,庸君对麋卢的态度一落千丈。
国君多次在公开场合直言,“庸国如莱臧将军一般,死忠之将太少。”
言下之意,丢了安康的麋卢,是个贪生怕死的。
麋卢为此郁郁寡欢,不久后,楚国内乱之事也传到了庸国。
麋卢得知之后,第一时间上书,“楚国内乱,正是天赐良机,庸国已经占据那处,盘龙等楚西之地,直逼楚都郢!可以趁乱,过江灭楚!”
庸君大喜,在巴国,汉中接连失利,庸君迫切的想要开疆拓土,一扫往日的颓势。
上庸城里,调令和军令发往全国各地,开始动员民夫农户,征召入伍。
一时间庸国全国哀声一片,庸国数年难以太平耕种,国中青壮早就所剩无几,府库空虚,田地荒芜。
庸君好大喜功,连年征伐,几乎得罪了所有领国。
就连一手扶持起来的外甥,巴君姬伯越也与庸国,因为安康城反目成仇。
外界已经开始流传,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楚国内乱此时已经接近尾声,好大喜功的楚文王之子楚堵敖,因刚愎自用引发内乱,如今已被其弟熊恽所杀,熊恽登上王位。
楚国新君即位后,各方势力偃旗息鼓,国内迅速稳定下来,且面对庸国入侵,君臣一心,欲重振国威。
楚,秦,汉等国互相派出信使,针对庸国的联盟迅速达成。
原本还准备对犬戎用兵的秦国,也调转枪头,对准了庸国的西北关中土地。
汉国姬长伯更是早就对庸国霸占的巴国领地,那处城,盘龙城虎视眈眈。
就连姬伯越的巴国,也在尝到安康的甜头之后,对庸国的楚西之地视为囊中之物。
当年秋天,庸国从盘龙城正式发兵攻楚,大军在津地与楚国渡口守军发生激烈交战,庸国军势大,迅速击溃津地守军,随后渡江,围困楚国都城,郢都!
就在捷报一封封送往上庸的时候,汉国,秦国动了。
雷勇领兵绕道,从宕渠直插那处城!被庸国摘桃子窃取的那处城重新回归汉国!
刚准备出兵那处的姬伯越只能眼睁睁看着雷勇拿下那处城,将自己牢牢关在鱼巫两地。
姬伯越在鱼地宫城里气急败坏,“姬伯安这厮,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出兵宕渠?他占据了安康,距离宕渠只有三天路程,为什么不出兵?!”
下方跪地的使者瑟瑟发抖,一旁的鱼地大夫淡淡说道。“君上,姬伯安恐怕已经有了反意,他占据安康之后,拒绝交还兵权,也拒绝听从调令。俨然已经自立!”
姬伯越咬牙切齿,显然也意识到了姬伯安背叛了自己。
而现在失去对姬伯安控制的自己,在鱼地、巫地和平都巴氏的眼中,已经成了一个累赘。
开疆拓土做不到,固守国土以待时机也成了梦。
姬伯越心中燥郁,越想越气,最后一把抽出屏风上挂着的宝剑,大步走下塌阶。
一步跨到跪伏的使者身边,举剑挥下。
瑟瑟发抖的使者被一剑斩首,一旁的鱼地大夫和巫地大夫惊的目瞪口呆。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低下了视线,没多言语。
姬伯越又接连砍了数剑,才气喘吁吁的扔掉宝剑,“废物!都是废物!”
过了许久,姬伯越好像平复了一些,“巴氏那边怎么说?愿不愿意随我一同东出?”
“巴氏有言,姬伯安何时归还万余平都军,何时出兵东出。”
“混账!”姬伯越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跳了起来。
鱼地和巫地大夫皱着眉头强忍心中不满,没再言语。
姬伯越骂骂咧咧许久,突然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罢了,既然姬伯安如此不识好歹,那我便亲自去安康找他算账!”鱼地大夫连忙劝阻:“君上不可,如今局势危急,您若离开鱼地,恐有不测。且庸国大军在外,我们此时内讧,只会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
姬伯越犹豫了,他何尝不知大夫所言有理,但心中对姬伯安的怨恨实在难消。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忙来报:“君上,庸国大军已经前出至郢都附近,遭遇津地守军,双方首战,楚军大败而回,秦国和汉国的军队也正从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逼近庸国本土,庸君向我们发来求救信。”
姬伯越心中一凛,自己到目前为止,都是倚仗庸国的援护,如果庸国覆灭,自己将再也没有与姬长伯争斗的资格,如今姬伯安叛变自立,局势比自己想象中的的还要危急。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先放下姬伯安的叛变,召集鱼地和巫地的队伍,做好准备吧。”鱼地和巫地大夫闻言,立刻领命而去。
而庸国这边,麋卢率领着拼凑起来的军队东出,可军队士气低落,粮草也时常供应不足。
行军途中,不断有士兵逃亡。
当庸军抵达盘龙城时,初登大位的新楚王早已做好了应对准备,国中精锐从各地涌向郢都。
楚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对庸国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庸楚之间早就是世仇,庸国偷袭盘龙那处,间接气死了楚王之父,楚文王,如今正是报仇雪恨的时机。
首战,楚军诈败而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麋卢此时在帅帐中一筹莫展。
他何尝不知道楚军诈败,敌我态势明显楚军士气更高,自己劳师动众远赴楚国,寸功未立,现在却要面对庸军要求撤军回防的军令。
麋豹坐在下方,其他副将也都愁眉不展。
“都说说吧,秦军和汉军都出动了,楚国内乱也已经堪定,我们该何去何从?”麋卢率先发问。
麋豹沉吟片刻,起身抱拳道:“将军,如今我军进退两难。楚军诈败,必有埋伏,若继续深入,恐遭围歼。而秦国、汉国趁虚而入,庸国本土危在旦夕。末将以为……当立即撤军回援!”
帐中众将闻言,纷纷附和。一名副将拍案道:“麋豹将军所言极是!那楚军故意示弱,分明是要诱我军深入!更何况——”他压低声音,“国内那些临时征召的农夫,连兵器都握不稳,如何敌得过楚国的虎狼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