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明月都看在眼里,倒不是她特意去留意,而是.......闲得慌。
她工作效率高,又是个不安分的人。
坐在位置上,除了写稿子,改稿子,喝咖啡,其余时间,她就忍不住暗戳戳观察周围,眼神跟摄像机镜头似的,时不时给同事特写。
不是她喜欢偷窥,而是——
这年头没手机。
真的,没手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上班八小时,你写完稿子改完错别字之后,只剩下:
看看别人,再被别人看看。
有人玩笔帽,有人搓纸团,有人瞄挂钟,有人用橡皮狂擦桌角,整个编辑部像一场无声行为艺术展。
明月最怕无聊,一闲下来就忍不住给人做小传——比如。
那个中年编辑老常,窗边坐着,一边抠指甲一边翻《人民日报》,估计又要投稿失败;
小高坐姿永远笔直,头发永远带点风,一看就是刚从学校跑步来上班的前学生会主席;
还有那个副编林姐,翻文件的手速堪比数钱,嘴角的口红比稿纸还持久……
这就是报社。
一栋老楼,一群写字的人,一堆未说出口的野心和疲惫。
明月坐下座位上喝着咖啡,边翻看最近的时尚杂志时,开始一天的搬砖。
*
阿旺昨晚就留宿在店里。
太太临走前叮嘱他:“多盯着点王少行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动静。”
她这句话让阿旺心里一震——太太这是已经掌握了什么把柄?
他一直记得,关店时王少行鬼鬼祟祟地在锅炉旁捣鼓那个铁皮箱,遮遮掩掩,不知道在藏什么。
天一亮,王少行夫妻俩就出了门,说是去菜市场进货一天的料。阿旺趁人不在,拎着店里的钥匙直奔后厨,三两下就撬开了锅炉旁的铁皮箱。
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几本账本。
翻开第一页,阿旺眉头顿时拧成了一股绳。
这账,不是店里那本日常用的总账,而是另一套“进货账”。供货商不一样,价格体系完全不同,甚至页角上还打着几个手写的“分销记号”。
他越翻越心惊,直到最后几页,一张泛黄的合同副本跃入眼帘,红印章上赫然写着:“苏锦荣”——王少行的妹夫,现在挂名在外头的“苏记小馆”做帮厨。
手指轻颤了一下,阿旺的掌心已经渗出汗来。
——他气得!
当初王少行被部队裁员,傅先生念旧,觉得他有手艺,又是自己人,还专门派人打听过这人老实肯干,这才放心把饭店交到他手里。可现在呢?
恩将仇报!
他刚将账本装进纸袋,准备锁上铁皮箱,就听见门“吱呀”一声开了。
“阿旺,你在干嘛?”王少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脸色一沉,一眼就看到了他手里的账本。
阿旺立刻警觉地往后一退,将账本护在怀里。
王少行冲上来抢,朱小花也从门外冲进来,嘴里喊着:“你放下账本,那是我们店的东西!”
可阿旺到底是练过的——年轻时也在部队当过两年的运输兵,这点小冲突他根本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