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上总武田氏一分为二,其中本家以厅南城为居城,世称“厅南武田氏”;分家以真里谷城为居城,是为“真里谷武田氏”,其后索性将苗字改为真里谷,以真里谷氏自居。此时的上总武田氏,在北条、里见等域外大势力的经略,以及酒井、土岐等上总本土势力的围攻下,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天文七年(1538年)第一次国府台合战的惨败后,更是丧失了争霸上总的资格。
其中的真里谷氏,先后经历了两次内乱,依靠北条氏纲夺取当主之位的丹波守信隆,与依赖里见氏的弟弟式部大辅信应连年相互厮杀,这让曾经坐拥上总中西部的强力国人,逐渐沦为了北条、里见手上的傀儡、争夺上总控制权的工具。
而作为此次盛会的贵宾,现任甲斐武田氏当主武田信虎,派遣了自己的次子武田信繁作为特使,并且准备了丰厚的贺礼一并前往爱宕山城。
这位武田信繁年仅十六岁,与兄长武田晴信乃是一母同胞,从小兄弟两人便一起学习成长,能文善武、德才兼备、个性耿直而受到武田信虎的宠爱。
有传闻,武田信虎甚至想要将当主之位传给这个小儿子,可他和兄长的关系非常好,非但没有恃宠而骄,反而处处维护兄长,这也算是甲斐武田氏难得的“兄友弟恭”的佳话。
得知武田信繁将作为特使出使若狭,义重心里自是高兴,毕竟此人是武田信虎最为疼爱的儿子,这足以见得武田信虎对自己的邀请十分重视。
然而,武田信虎的这个决定,却在甲斐武田家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作为武田晴信傅役的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对于武田信虎的决定十分不满,他们认为,这等大事应该由身为嫡长子的武田晴信,而非次子武田信繁负责,武田信虎这么做,乃是为了给武田信繁铺路,是意图“废长立幼”的重要表现。
可武田信虎是什么人,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又不是不知道,他们的不满和抗议,在这位“甲斐猛虎”看来并不重要,根本不足以促使自己更改决定。
永正四年(1507年),武田信虎继承了家督之位。当时,他的叔父油川信惠、岩手绳美、栗原昌种和甲斐东部的一些国人联合反抗他的统治,可仅仅过去一年,年仅十四岁的武田信虎便平定了这次叛乱,完成了武田宗家的统一。
此后的三十四年时间里,武田信虎相继降服了甲斐国内的小山田、今井、穴山等国人,实现了甲斐的统一;
多次击败今川、北条的侵攻,并凭借“仓之乱”中支持今川义元,缓和了与今川氏的关系,并通过将长女许配给今川义元,与今川氏实现和睦,达成了“甲骏同盟”;
统一甲斐后,武田信虎开始向信浓扩张势力,在与诹访氏的争斗失败并且被迫结盟后,他将目标转向了甲斐北面的佐久郡和小县郡,通过饭富虎昌、板垣信方等重臣的持续奋战,使得武田氏在南信浓站住了脚。
可以说,除了脾气有些暴戾,处事略有独断专行外,这位甲斐武田氏的十八代当主的政绩还是十分出彩的。
但军事上的胜利消弭不了内部的分歧和不安,特别是这次派遣武田信繁出使若狭,似乎是让武田信虎和武田晴信这对父子的矛盾更加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