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世民来说,做为太子的李言,只要不抓军权,其他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接触,也可以给。
而今天来,李言就是要开辟一条这个时代没有的,也无法客观的横向对比,去直观评判的路子。“其实儿臣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请示父皇的,只是刚巧父皇说起这件事,儿臣觉得常胜可能更适合另外一个位置,这样或许能两全其美。”
“哦”
李世民一怔,李言的做法不符合他对长子一贯的了解,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仔细看了李言半响,略一思忖,然后问道:“伱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父皇,儿臣今天在朝堂上听到三弟提起他前两天去马市后,得知今年塞北风调雨顺,草青马肥的事情,儿臣忽然觉得,突厥做为我们大唐最重要的敌人,我们竟然连今年草原上的基本情况都不知道。”
李言神色凝重,一脸的正色说道:“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怠,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吃什么,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在想什么。颉利手下有十八个部族,他们都具体是什么情况头领是谁对颉利忠诚还是不满部族兵马各有多少”
“草原今年是雨水充足,还是干旱暴雪,这些大环境的变化,都会直接突厥对我们的态度,也会间接影响到我们和突厥的战争,而我们却两眼一摸黑,只能从一些胡商那里听来一言半语的。”
“这样太被动了,不行啊!”
李世民刚开始还是一脸随意的样子,但听着听着,不自觉的神色就郑重下来,身子也坐正了。
李世民戎马一生,征战无数,对敌经验丰富,当然也知道敌情的重要性,以往在每次战役的前夕,必然亲临前线,亲自带人前去观察敌塞,以至于好几次差点被敌人活捉。
但以前每次都是临战才去了解的,像李言说的这样提前了解对方的国情,李世民还没想过,李言这么一说,李世民顿时就觉得,朝庭中好像差了点什么
于是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平时朕也有叮嘱北方的将领多多留意突厥的情况,然后汇报回朝庭。但他们也有难处,斥侯派不了多少,而且也无法大面积深入草原,只能是捉到对方的斥侯,经过审训后,才能了解一些。”
“就算朝庭派一些人,可胡人和汉人差别甚大,胡人以部落方式,逐水草而居,平时也少有陌生人,我们的人也很难接触到他们,若说想要了解突厥内部的详情,更是千难万难。”
李言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父皇,所以,儿臣想请父皇允准,建立一个特殊部门,专司查探突厥内部情报,以供父皇在做对突厥的决策时作为参考。”
“专门建立一个部门”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问道:“看来你平时也是动了一些脑筋的,一眼就看到朝庭中的漏洞了。”
“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父皇,儿臣打算专门招集一批精悍的锐士,还有在军中服役已久,在大唐已经安家落户的胡人士兵,然后加以训练,派往北地,潜入草原,探查情报。”
李言侃侃而谈道:“不过,这些人要进入草原,还要能长久的生存,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身份,瞒过突厥人。”
“所以,儿臣斗胆,请父皇批准在这个部门之下,成立几个大型的商队,并且允许商队可以合法的往北地返卖货物,甚至包括一些朝廷明令禁止的违禁品,比如盐铁粮食兵器之类的货物。”
先前李世民还是饶有兴趣,但听到这里,脸色已然是垮了下来,板着脸训斥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是一国太子,怎么能有这种想法,这是资敌,你知道吗”
“父皇息怒,且听儿臣说完。”
李言不急不躁的说道:“父皇以为,就算朝廷禁止了,大唐就没有人往突厥走私这些东西了吗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边境走私利润如此之大,那些守边的将领军士们,能眼睁睁看着这条财路而无动于衷吗”
“边境贸易利润如此巨大,朝庭越控制打击,突厥就越缺少,就越愿意费更大的代价获取。据我知道,朝庭每年都会抓到不少违令私放商队过境的军士,但那又怎么样,商队还不是一拔接一拔的偷偷的往北边跑。”
“那些人白天不敢明目张胆的过境,可等到夜晚,每次都会收买将领,给边地设卡守卫的军士大量的银钱。”
“父皇若是不信,可以招尉迟敬德,张公谨这些大将们询问,就知道儿臣所言不虚了。”
“这在边军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若边境真的无法往来,那三弟在马市上遇到的胡人马贩是怎么出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