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皇宫的路上,我也有看到不少学子正在涌入京城。
虽然我没有办法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才能,但他们至少有些才学。
我对之前的县、郡、州试都不是很在意,只要不把事情闹得太大。
就是因为春闱由我亲自主持,官员们也是值得信任,能让春闱做到九成九的公平。
没敢说满,是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不管之前科举的一些“草包”是怎么混到这里,这一次都要看自身的实力。
……
二月十五,春闱正式开始。
二月二十五,春闱正式结束。
二月二十七,公布排名,诞生会元。
三月初二,殿试开始。
这一次共有三百一十六人,我见到所谓的“惊喜”。
其中一名学子,是我的熟人——赵妙言。
她在咽喉处“贴”了一个假咽喉,女扮男装来参加科举,所幸,她的排名不是很靠前。
最终,最后的排名出来了,
状元:郑清远。
榜眼:全有换。
探花:董虞。
赵妙言则是第七,没有人在意第七是谁,连第四都没有让在意。
有趣的是,郑清远,是奎州人。
奎州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且道路崎岖,因此前来参加春闱的人寥寥无几。
奎州不是遭受了灾,就是被贼人洗劫,甚至连道路都塌陷了,种种原因导致能够抵达京城的学子少之又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奎州参加春闱的人数竟然不足百分之一!
这显然是受到了人为的阻碍,而这幕后黑手只能是三皇子。
而他是一个寒门子弟,能在三皇子的重重拦截下,还能赶来京城。
这不是对伊国绝对的忠诚,就是三皇子有意安排。
但不重要,状元很厉害吗?状元就立刻得到重用和赏识吗?等到我重用他的时候,恐怕三皇子已经化为白骨。
……
进京参加春闱的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的比例是七十比一,然而到了春闱放榜之时,这个比例却变成了十比一。
这其中的门道,自不必多说。
实际上,郑清远和董虞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如果没有意外,官员和我还要苦恼很久。
但董虞在京城期间,曾涉足青楼。虽然并未“失身”,但从这一点便可窥见一些端倪。
当官偶尔去一趟也不是不行,但你没当官,连一个功名都没有就去青楼。当了官是不是得天天泡在里面,别人对你使用美人计是不是一用一个准?
能让他继续科举已经是我网开一面,那些考前去青楼的人,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上榜。
除了前三名和赵妙言,其他学子全被我外放到地方做县令或者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