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之前那些会试落榜,觉得自己并不是本事不够,而仅仅只是时运不济的举人们。
他们原本觉得,再经历过三年的磨练,自己一定可以走向那个多次登监的舞台,好再创辉煌,好光宗耀祖。
可是现如今,大明开国天子的一纸诏令下来之后,直接将他们所有的期盼与努力全部都掐死在了襁褓之中。
就好像看到了那位动不动就喜欢玩九族消消乐,凶名赫赫的大明开国天子,站在了自己跟前,漫不经心的告诉自己。
你现如今,赶紧去老老实实的选官上任,不然,两年之后,你们甚至连当官的机会都会失去。
像他们这些人也还算好的,最惨的还是那些才华学识普普通通,原本想要靠着资历,争取拿一辈子熬出个秀才来的那些老斑鸠。
直接两眼一黑,失去了所有的期盼,他们的前途已然是一片灰暗。
不过说实话,现如今才是大明初年,读书人真是不多,他们就算是绝了科举这条路。
但是想要养活自己,还是有不少的路子可以走,只不过,就看他们愿不愿意脱下身上的长衫,愿不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位大明的普通百姓而已。
至于那些即将要在后年抵达三十五岁的读书人,更是既兴奋又惶恐。
兴奋的是,少了三分之一的竞争对手,惶恐的是,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当中,如果没能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
那么,就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朝廷的安排,去当小吏,或者是当小官。
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进士。
总而言之,随着这份诏令一下,整个天下的视线,全部都集中在了朝廷关于科举制度的改良上。
从而使得所有人都遗忘了现如今,辽宁府那里正在实施的土地国有制改革。
没有人站出来哔哔,常二郎的压力,自然也能够轻上不少。
而等到那份诏令也被传递到了辽宁府常二郎的手上,常老二也只能心悦诚服地翘起大拇指,喊出一声六。
“舅父,陛下当真了得了,这样的改革,如此干脆利落的施行,怕也唯有陛下方才有这等魄力。”
“也只有陛下如今的威望,方才能够弹压住那些喧嚣与杂音。”
此刻,蓝玉就跟二外甥常二郎正在坐在一张案几之上,吃香喝辣。
听到了常二郎这话,蓝玉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端起了跟前的美酒,狠狠地一口抽干,然后就挟起了一块炖得香味浓郁之极的蘑菇丢进了嘴里边。
又鲜,又香,又滑,又嫩,揉杂着肉类的香味,同时又不失蘑菇本身的风味。
蓝玉已经来到了这里近三年的光阴,却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佳肴。
过去,虽然也品尝地不少次这里所特产的山珍,可是跟这位精通庖厨之术的二外甥精心烹饪的佳肴相比起来,过去的吃法,那就是在赤裸裸的浪费食材。
美滋滋的品尝着美味,蓝玉一面感慨道。
“二郎你所言甚是,大明如今,陛下积威之盛,犹迈汉武、唐宗。”